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宁夏 > 宁夏首页

塞上明珠经风雨八十二载写春秋

【字体:   2018-09-12 09:54:55   来源: 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银川,地处西北地区东部,湖泊湿地较多,被称作塞上江南的一颗明珠。坐落在该市金凤区的银川基准气象站,有着82年的历史渊源,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早建立的三个气象站之一,也是目前宁夏仅有的三个基准站之一。

上世纪60年代,观测员进行地.jpg

上世纪60年代,观测员进行地温观测。

2012年,银川基准气象站作为观测历史较长、资料保留较完整且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气象站,成为全国仅有的8个保留人工观测的气象站之一。而在上个世纪建站之初,该站所在地却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滩。如今,银川这座城市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几代气象工作者正是在这里,见证着这段历史,也守护着这颗“塞上明珠”。

盐碱地上建起气象站

1935年,国立中央研究院设立宁夏测候所,先后在银川、同心、中宁进行天气观测工作。1950年,西北军区司令部成立气象处,同时建立银川气象站。1951年1月1日,银川气象站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气象工作起步的标志。1954年,银川气象站随着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气象局管理,并扩建为银川气象台。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气象站也随之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宁夏筹备成立自治区之初,银川气象站的站址在中山公园内,后因公园发展,树木花草增多,水稻田在冬天更划作滑冰场,使观测记录缺乏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于是在1954年,银川气象站在当时宁夏军区气象参谋的帮助下,在公园西门外的一片盐碱地——罗家庄(现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地址)重新选址建设。

测定方位、安装百叶箱等观测仪器……气象站搬迁不是一件易事,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当年,19岁的林学英从中宁调到银川气象站参与地面观测、高空测风以及搬迁工作。由于没有车,观测员每天19时完成测风观测后,就背着经纬仪、支架和其他工具,从中山公园步行10里路赶到新站址,开展建站工作。林学英在一篇回忆录里写道:“那时候从中山公园出发,走出西门外就是一片漆黑,没有路灯,几乎是摸黑到达新站址,工作完成时已是凌晨三点。留下的同事在新站址做对比观测,其他人再匆忙赶回中山公园,完成早上7点的测风观测……”直到1954年6月,他们才正式在罗家庄的新站址进行气象观测。

1956年来到宁夏工作的聂树勋回忆当年初到气象站时的经历说:“刚到站里,站长和观测员都来迎接我们,在会议室用碗给我们倒了白开水。我看碗底有白白的一层东西,以为是放了白糖,谁知道喝起来不但没有甜味,还带点咸味儿。后来才知道是水碱。”当时,站上职工吃的都是浅层地下水,水质差,加上气象站周边都是盐碱地,肠胃不好的聂树勋到气象站当天就开始闹肚子。那时,聂树勋笃信,是因为白银般的盐碱地铺在地上,所以这座城市才叫“银川”。

那些年,生活条件差,职工宿舍是窑洞式的平房。春天一刮风,屋外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屋内就像盖上了一层土;夏天蚊子、苍蝇多;冬天宿舍里没有火炉,晚上放在盆里的水第二天早上就结成了冰。条件虽然艰苦,站上职工却没打退堂鼓,大家因陋就简,自己动手想办法解决困难——为了尽快开通通信业务,保障收发报工作正常开展,人们利用业余时间挖坑、接杆,架设无线电通信天线;没有木料,就自己去物资局找;缺少零件,就步行十多公里到五金交电门市部购买。在上世纪50年代末,银川气象台在气象观测的基础上增加了通信、填图和预报业务。

前进路上肩负新的使命

光阴荏苒,银川气象站已是旧貌换新颜。2005年,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需要,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正式搬迁至该市金凤区黄河东路灵芝巷51号,坐落在银川市气象局大院内,东临穿城而过的艾依河,西依绿树成荫的湖畔社区。

2013年,银川基准站在全区率先使用新型自动站进行观测。站长丁莉带领全站人员很快掌握了新型自动站相关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并对全区各级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1995年参加工作的丁莉对气象观测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观测岗位上工作了22年的她多次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提到自动观测取代人工观测时,她说:“自动观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大大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强度。但自动观测对气象资料的传输、观测设备的维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气象观测员不只是观云测天,还要有更强的软件设备维护能力和气象服务意识。”在她看来,自己虽然是一名老观测员,但仍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2014年,银川基准站引进全天候、智能化的气象观测环境实景监控系统,实现对气象观测站点实况天气的24小时实时监测,可实时检验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系统的引进和使用不仅推进了气象观测站点的自动化,更提升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能力。同年,银川基准站在全区率先开展大气成分观测,对掌握大气物质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率以及做好决策服务、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银川基准站出色完成了保障重大活动、服务民生等重要任务,先后为环青海湖国家公路自行车赛、少数民族运动会、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阿经贸论坛等活动提供加密观测,做好天气实况监测服务。在2006年至2016年汛期的几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承担了重要加密观测任务,为气象部门制作发布预报预警提供了资料支撑。

2017年,为进一步推进观测业务从观测数据获取向运行保障、质量控制、资料分析等方面转型,增强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能力,全国气象部门开始逐步推进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使命。银川基准站在观测无人化的时代,因建站历史悠久、多年致力于持续观测和推动探测环境保护,得以保留人工观测项目。

这个盐碱滩上建立起来的气象站见证了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也将作为未来不可替代的气候“遗产”,继续守护着这颗塞上明珠。

前进路上肩负新的使命

光阴荏苒,银川气象站已是旧貌换新颜。2005年,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需要,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正式搬迁至该市金凤区黄河东路灵芝巷51号,坐落在银川市气象局大院内,东临穿城而过的艾依河,西依绿树成荫的湖畔社区。

2013年,银川基准站在全区率先使用新型自动站进行观测。站长丁莉带领全站人员很快掌握了新型自动站相关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并对全区各级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1995年参加工作的丁莉对气象观测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观测岗位上工作了22年的她多次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提到自动观测取代人工观测时,她说:“自动观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大大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强度。但自动观测对气象资料的传输、观测设备的维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气象观测员不只是观云测天,还要有更强的软件设备维护能力和气象服务意识。”在她看来,自己虽然是一名老观测员,但仍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2014年,银川基准站引进全天候、智能化的气象观测环境实景监控系统,实现对气象观测站点实况天气的24小时实时监测,可实时检验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系统的引进和使用不仅推进了气象观测站点的自动化,更提升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能力。同年,银川基准站在全区率先开展大气成分观测,对掌握大气物质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率以及做好决策服务、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银川基准站出色完成了保障重大活动、服务民生等重要任务,先后为环青海湖国家公路自行车赛、少数民族运动会、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阿经贸论坛等活动提供加密观测,做好天气实况监测服务。在2006年至2016年汛期的几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承担了重要加密观测任务,为气象部门制作发布预报预警提供了资料支撑。

2017年,为进一步推进观测业务从观测数据获取向运行保障、质量控制、资料分析等方面转型,增强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能力,全国气象部门开始逐步推进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使命。银川基准站在观测无人化的时代,因建站历史悠久、多年致力于持续观测和推动探测环境保护,得以保留人工观测项目。

这个盐碱滩上建立起来的气象站见证了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也将作为未来不可替代的气候“遗产”,继续守护着这颗塞上明珠。


编辑: 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